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9日14时27分讯(郭晓彤 实习生 陆丹)为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4月2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辉,校长张跃光,校党委副书记舒卫华等学校领导带队分赴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就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实习实训等,与走访单位负责人进行交流。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辉走访重庆杰成人力资源集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4月27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辉带队前往重庆杰成人力资源集团开展走访调研活动。
张辉一行在杰成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乔聪玲的陪同下,参观了公司办公室、会议室、文化墙等,深入了解了企业业务板块和用人需求情况。随即,双方召开座谈会就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专业实习实践、毕业生就业岗位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杰成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乔聪玲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2008届毕业生、优秀校友,曾多次回母校参加校园招聘会,为母校学弟学妹提供就业岗位,并于2021年捐款设立“杰成奖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实现人生梦想。
“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移动的‘名片’,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广大校友的有力支持。”张辉在座谈会上首先代表学校感谢乔聪玲一直以来对母校的关心支持。对于此次走访调研,张辉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主动对接的方式找准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切入点,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新空间。”他谈到,学校始终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围绕稳就业、保就业,创新举措、精准施策、优化服务,努力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书记亲自走访为毕业生寻找岗位,落实就业,我特别感动”,乔聪玲表示,以后将一如既往关注、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建设,在促进母校学生发展及就业方面持续发挥好学长的作用。
座谈会上,随行的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吴静、常务副院长邓旭升表示,希望双方能在党支部共建,科学研究、课程及专业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让杰成成为学院“研究型嵌入”人才培养质量检验、评价的阵地,共建“企业+社会+学校”育人体系,共育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匡霞表示,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建设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的进程中,校友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要加大优秀校友的宣传力度,优秀校友的事迹就是最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张桐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校友企业的联系,实现学校校友企业双赢。
座谈会最后,双方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协议。
本次走访,双方表示将在已有合作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宽合作广度和深度,聚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打造重庆校企合作典范。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张跃光走访北汽瑞翔汽车有限公司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同日,校长张跃光,党委副书记舒卫华一行7人赴北汽瑞翔汽车有限公司走访洽谈、实地参观、座谈交流。
在北汽瑞翔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邓仁安一行的陪同下,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一行对冲压、焊接、总装和发动机等工艺生产线生产车间进行了参观,学习体验了“向新、向上、向美好”的企业文化。
座谈会上,张跃光从办学初心使命、发展历程、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素质能力等方面对学校进行了全面介绍,表示此行一方面是参观学习取经,另一方面是与单位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他谈到,北汽瑞翔汽车有限公司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渊源颇深,希望两者之间的合作能在人才共同培养和就业实习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共同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架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不断促进校企文化交流、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共建”“引厂入校”“送教入企”的校企合作模式。
舒卫华介绍了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希望以访企拓岗为契机,从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基地共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与北汽瑞翔开展更深入、更全方位的合作。北汽瑞翔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邓仁安就公司转型期的综合情况、企业文化及理念做了全面介绍,公司专题介绍了人才引进计划——“青苗计划”,表示希望后期有更多应届毕业生加入公司。
强华和陈婷婷表示,希望双方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沟通合作,尤其是在教学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加强重点交流与促进,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献力。同时提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自学生入校开始,通过专业认知培训、职业认知培训及专业实习持续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持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希望后期在与瑞翔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能在前置性实习实践上共研对策,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双方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一直以来,学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引导毕业生扎根重庆、服务重庆、奉献重庆。学校将以访企拓岗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本土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将持续加大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力度,牵头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带动学校全员深度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建立起常态化互动渠道,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为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原文链接:http://education.cqnews.net/html/2022-04/29/content_96962108522939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