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设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1-12-03 15:24:08  发布人:宣传部  浏览量:0

 

 

 


 

 

 

重人科委〔202164


 

 


中共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关于印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建设方案》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学校制定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设方案》,并经2021119日党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2021123       

中共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地生根,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动学校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格局,根据《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公布重庆市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名单的通知》精神,按照《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及《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学校基础与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挖掘全校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二)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着力构建贯通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的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在学院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学院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着力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三)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三、主要措施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 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程育人主体作用;切实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制定学校《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推进思政课“四化”改革;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习近平教育思想”选修课程,面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业必须课程;打造思政“金课”;落实好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构建课程思政学科育人建设体系。全面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修订课程和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进教材、进大纲、进教案;开展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工作,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置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专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工作。

3. 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进育人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主体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一票否决”,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把育人成效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第一指标,作为教师绩效评价、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的重要内容。

牵头单位:教务处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1. 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育人功能,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形成协作合力,共同探索设计“教学+科研”的本科教育教学大纲模版、建设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建立健全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多角度、多方面考量科研工作及成果,优化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

2. 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科技工作道德行为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加大宣传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举办相关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规范专题讲座,组织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并列入专题科研计划;严格把关学校科研活动中的学术道德规范,对涉及学术不端的行为,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各项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并追回已有各项奖励,记入个人档案,同时取消此后相关活动的参评资格。

3. 加强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十四五”期间,争取建设一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校级科研平台建设质量,加强区级科研平台建设,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鼓励教师吸纳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加强对平台日常工作的管理,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牵头单位:科研处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1. 健全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党委统筹部署、师生广泛参与、各二级单位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制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为社会实践规范化专业化提供机制保障;制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第二课堂实施细则》,将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新23常能等活动纳入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新23常能教育融入实践育人,打造“知行学堂”。

2.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坚持能力导向、“教学做合一”,结合学校“1248”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培养思路,不断完善“面向实战、讲求实用、追求实效,基本技能自学自练、专业技能模拟演练、综合技能现场训练”的“三实三练”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实践、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整合实验(实训)课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比例,加大实验(实训)室开放力度。原则上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注重认知、专业、毕业等实习的融合;注重将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各专业设置总学时不少于32学时的教学任务。

3. 丰富实践育人载体。通过新生军事训练、“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赛事平台,指导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发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2-3个在重庆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4. 提升创新创业育人成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的培养。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与学科专业关联的创新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项目、学科专业竞赛、创业训练及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毕业学分,形成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挖掘《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质量,持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强创业协会的管理和扶持,配强协会指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整合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资源,建立合川草街“九村一社”社会实践基地、合川盐井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

牵头单位:校团委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选树和宣传一批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制定学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深入、持久、生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 打造陶行知特色校园文化。推进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提升“一院一品”文化建设,进一步打造“时时有陶味、处处有陶影”的校园育人环境;进一步阐释校训、传唱校歌,打造大型校园舞台剧《陶行知》,编写校史,组织师生参观校史馆,将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在深化学校“立陶创特”的办学过程中打造具有爱国主义底色的陶行知校园文化;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和品牌文化建设

3.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节、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持续开展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创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实现团学工作品牌项目化运行,开展“民族百花园”“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启动“111”工程团学工作品牌项目申报、遴选和资助工作。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 完善网络育人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强化网络意识。统筹规划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整网升级改造;完善网络攻防平台、网络实验平台,进一步夯实学校实践教学根基,提高师生网络研究能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与资源互享,增强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2. 推进媒体联盟建设。建设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于一体、校外媒体与校内媒体相呼应的媒体联盟,构建“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班级、个人”五级工作矩阵,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拓展网络平台,融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积极参与“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

3. 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专业、高效、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开展智慧型人才培养,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制定师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训计划,开设网络文明素养相关课程,组织专题讲座,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

4. 完善网络成果评价。推动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探索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考评形式。鼓励师生把工作实践与网络创作有机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网络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佳作”,丰富正面舆论供给。

5. 建强网络育人队伍。制定“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和“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实施方案,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单列专项资金。加强学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素养培训,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兼职结合的网络育人工作队伍。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 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广泛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成长微课大赛、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大赛等活动,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充分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创建精品栏目,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

2. 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制定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加强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科学规范地应对学生心理危机。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每月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的覆盖面和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年度学生工作经费预算,配备条件完善的心理咨询室、沙盘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活动室等。建立转介诊疗机制。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实现管理育人相关制度文件规范化管理。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编制发布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厘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 明确岗位育人职责。研究梳理学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并融入党政职能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岗位说明书。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增强部门分工协作合力,强化岗位责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服务工作效能,持续推进学校人力资源工作科学管理和创新发展。

3. 严格选人用人机制。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制定管理干部培训计划,根据干部类别开展专题培训班,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制定干部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考核等程序;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养的第一标准。

4. 健全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管理岗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牵头单位:干部人事处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1. 明确服务育人目标要求。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在编制岗位说明书中明确体现服务育人要求,将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纳入教职员工年度评价体系。通过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的评选,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增强供给能力,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

2. 提升服务岗位技能水平。实施服务岗位员工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后勤、安保、图书管理、医护人员等服务岗位员工素质,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

3. 强化服务育人专题教育。推动建立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参与重庆市高校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化服务空间,推进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获取、评价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建立和完善安保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安全和法治教育,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牵头单位:后勤处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1. 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制定学生资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健全“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班级”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进一步对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识别。落实“一人一策”跟踪帮扶工作机制及资助效果反馈机制,对困难学生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专门档案,对其学业、心理、就业等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二级学院资助工作考评机制,通过开展资助专项督查、“因学致贫”专项调研及整治活动,对各二级学院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严格考核。

2. 增强资助育人实效。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生源地贷款暨征信知识宣讲、应征入伍资助政策宣讲、“感恩奉献活动周”“圆梦新时代·携手资助行”资助政策知识竞赛、“国家资助 助我成才”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感恩诚信意识。开展典型示范教育,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为主体,组建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开展资助政策宣讲,让受助学生做资助政策的学习者,做资助政策的传播者,做知恩感恩的践行者。利用微信公众号设置“榜样力量”专题,推送资助育人优秀案例,不断总结推广资助育人工作的好方法、好形式、好经验,推动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1.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党对育人育才工作的领导,把好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关,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

认真落实党委会以及二级党组织和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推动落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院)、育人育才主体责任。开展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自我评估,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大选拔培养力度,确保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达到100%;大力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启动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积极申报市级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制度,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建设,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促进师生党员政治合格、全面发展;定期开展党内“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创建网上党建园地,开展最佳主题党日活动、“党课开讲啦”优秀党课评选,推选展示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2. 发挥群团组织育人纽带作用。规范工会建设工作,搭建服务平台,切实关心好、服务好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和帮扶作用;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组织,制定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权益,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引导教职工立足岗位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持续推动共青团、学生会的改革,在学生生活园区建立团的组织机构,发挥共青团组织生力军的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制定《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和《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实施细则》,健全学生社团年审、注册登记、指导教师聘任与考核、经费报销等监管机制,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打造10个优秀社团活动品牌,充分吸收专任科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指导社团开展特色活动。

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

四、进度安排

综合改革建设周期为:20217-20236月,共两年,分三步走。

1. 综合改革建设期 (20217-20226月)。建章立制,整合和挖掘资源,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建设,综合改革建设初见成效。

2. 综合改革提升期(20227- 20231)。中期总结、成效评估、问题反馈,重点解决综合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综合改革的水平。

3. 综合改革巩固期(20232-20236)。系统总结、经验推广,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将综合改革贯穿到学校“优质特色的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建设全过程和学科建设全方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长:张    张跃光

副组长:曹  勇  程荣尧  杨  霄  舒卫华  孙 

    双海军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办公室成员由党委宣传部、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党群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团委、后勤处、教育信息化建设处、财务处主要负责人组成。

各二级学院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小组,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落实。

2. 创新管理保障。为切实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十大育人”体系系列品牌打造,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采取牵头部门负责制与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改革的牵头部门根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任务明细表》(附件1)以及《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十大育人”精品项目立项名单》(附件2)分工,统筹推进改革建设各项任务;项目负责人根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十大育人”精品项目立项名单》(附件2)分工组建团队,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并总结提炼项目特色亮点。

3. 建强队伍保障。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核定落实学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编制,专业技术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加强党建和思想工作队伍的培训,鼓励支持思政工作人员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专著,培育校级“十大育人”精品项目,积极申报市级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辅导员工作室。

4. 实经费保障。设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做到专款专用;设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设专项经费,学校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市委教育工委划拨的重庆市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建设经费,用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5. 加强督导检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各牵头单位要按照任务要求,细化建设方案,落实时间表、责任人,形成建设子方案。纪检监察处建立实施情况督查机制,结合日常工作台账、年度工作总结等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导,将各责任单位落实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体系。各二级单位要对标对表,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阶段成果及存在的困难,并将相关情况报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1.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任务明细表

2.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十大育人”精品项目立项名单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1123日印发

附件.zip

 

 


 

核发:0 点击数: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三全育人专题网站